2003年,本市編制和實施了《天津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工程發展建設規劃》,并結合商業進社區工作,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。截至目前,已在紅橋、和平、河西、南開四個區域組建經驗豐富經營管理機構,并在全市建設整合回收亭、點2084個,年回收量達25萬噸,社區回收網絡初步成形。已在紅橋、南開、河北、北辰及塘、漢、大等七個區域建設9個社區回收中轉站及集散交易市場。年交易額達15.77億元,初級分選加工中轉站和集散交易市場初具規模。2005年全行業經營實現25.72億元,同比增長4.77%。其中:鋼材廢舊物資銷售量達73萬噸。
未來3至5年,本市將結合城市及農村小城鎮建設規劃,按照政府推動、合理布局、規范建設、市場運作的原則,充分利用、規范和整合現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,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,形成以回收站點為基礎,集散市場為核心,加工利用為目的,不同層次、不同類型、點面結合、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。發揮本市環渤海中心城市和現代工業基地優勢,加快聯合與合作,依靠技術進步,提高回收利用水平,促進本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健康、有序發展。
完善對再生資源回收的管理機制。結合本市城市建設發展規劃,制定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,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機制。發揮市供銷社和行業協會組織管理職能,配合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門制定行業相關的法規、政策、規劃,以及再生資源商品、市場準入、職業準入、行業體系建設等標準,加強經營行為的監督管理,開展行業準入資格審核,承辦對回收企業進行享受優惠政策資格的審查,做好從業人員勞動技能培訓,建立健全再生資源統計、核算報表制度,建立信息系統,提高管理水平。
構建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。進一步完善“天津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工程建設規劃”。通過項目帶動,整合從業企業和自發流動回收人員,規范社區網絡建設。按照統一規劃、合理布局的原則,根據全市人口密度和戶籍分布,城市按1000戶,鄉、鎮按2000—3000戶覆蓋范圍鋪設便民服務收購點,并在一部分管理規范、封閉型社區建立與社區商業設施格局相配套的回收亭、點。加快回收亭、點進社區、進校園、進園區和進商區的進度,為下崗職工創造公益性就業崗位。加大對流動回收人員整合力度,按照“八統一、三規范”進行管理,即:統一規劃、標識、培訓、著裝、價格、衡器、車輛、管理,規范服務項目、服務標準、管理制度。社區間回收運輸工具采用統一標識、半封閉式人力三輪車。
根據區域特點和亭點、站點網絡規模,在全市各區建立初級加工分揀中轉站,每個中轉站占地面積約5-10畝,按照環保要求,采用輕型建筑材料全封閉式建設。通過中轉站與再生資源集散、廢舊物資經驗豐富市場及加工利用企業對接,形成區位集散樞紐。區域間運輸集散,采用統一標識的封閉式機動車輛運輸流轉。從事運輸人員要經過培訓上崗,實行統一著裝。
發揮市供銷社系統傳統網絡優勢,按照市場化運行機制,區域化布局、經驗豐富化經營的特點,建立較廣泛的合作經濟組織。以規模企業為龍頭,對本區域從事工業廢舊物資回收站點進行整合。并結合本市工業布局的戰略調整及各類開發區、工業園區建設,通過新建網點、延伸服務等多種方式,填補回收空白點,開拓回收渠道。
進一步規范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網絡。對從事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站點及企業實行嚴格的總量控制,結合《天津市收購廢舊金屬和信托寄賣業治安管理辦法》,制定市場準入標準。并對從事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企業與從事貿易的企業進行嚴格界定。通過規范回收企業經營行為,延伸回收站點建設;通過強化回收網絡管理,逐步形成規范回收、有效集散、合理利用生產性廢舊金屬運行機制。
加快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建設。本著合理規劃,統一布局,輻射不同市區區位的原則,在天津市外環線以外改擴建4個大型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,集散交易市場的建設應具備儲存、集散、加工、處理為一體的功能,使本市形成10個具有一定規模、管理規范的大型綜合性及經驗豐富型再生資源集散市場。在企業聚集區、工業園區、經濟開發區建立區域性再生資源調劑市場。通過市場調劑,有效連接產廢與利廢環節,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循環鏈。
培育龍頭企業。積極推進廢鋼鐵、廢不銹鋼、報廢汽車、廢有色金屬回收企業加快發展,扶持以廢機電及電子產品等回收拆解、再利用為主的示范企業,培育以廢塑料、橡膠、輪胎、包裝物等低效益為主的回收加工處理企業,依靠技術創新,提高加工利用水平,使可再生廢棄物盡快轉化為工業企業生產原料,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循環產業發展。
建立再生資源信息網絡。通過搭建跨行業、跨部門、跨地區的再生資源行業信息網絡,為企業和行業發展服務,促進再生資源流通現代化。通過集中分析處理經營過程中的各種信息,達到資源共享,合理配置。同時,通過信息網絡,加快建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統計指標體系,系統、準確地把握行業的經營、管理和發展情況,進一步密切政府和企業聯系。為制定行業規劃、行業政策提供科學依據。
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。結合本市實際,研究制定財政補貼、稅收減免等專項扶持政策,抓緊制定并出臺本市《關于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》。做好*《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》出臺后貫徹落實中的各項具體工作。加快建立和完善本市再生資源回收法規保障體系、監督管理體系及政策保障體系。提高行業組織化和經驗豐富程度,促進本市循環經濟建設和快速發展。
3至5年后,使本市90%以上的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,90%以上的社區設立規范的回收站點,90%再生資源進入特定市場進行規范交易和集中處理,80%以上的再生資源主要品種,即工業、民用廢舊物資的產生量流向、貯存、處置得到基本有效控制。